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5节(1 / 2)





  等到大朝会散去,严开闷闷不乐的往外走,他走得很快,似是生怕别任会拉住他讨论这次的内阁阁老一般。

  “严相爷,严相爷,稍等一等。”

  严开回头,只见喊住他的是赵六福,赶忙停了下来。

  “严相,陛下召见。”赵六福赶忙说道。

  严开见四周人都望向自己,不由得挺了挺脊背,似乎是向众人表明,哪怕自己运气不好没能进入内阁,但自己还是很受陛下待见的。

  “严相今年似乎刚过知天命之年?”邵瑜问道。

  严相赶忙称是,他如今五十岁,就已经做到右相之职,到也算的上一声有位。

  邵瑜慢吞吞的说道:“这人啊,若年纪过了六十五,脑子就没有那么灵光,也该退下去了,内阁阁老也是这般。”

  严开心下一跳,内阁里如今最接近六十五岁的,可不就是左相柳达吗?既然阁老到了年纪要退,那到时候柳达的左相之位,怕也留不住,到时候自己岂不是……

  “瞧朕,竟然跟右相说这些有的没的。”邵瑜顿了顿,接着说道:“朕唤右相过来,是想问一问户部的情况。”

  严开赶忙将自己知道的说了。

  邵瑜却叹了口气。

  严开心一提。

  邵瑜接着说道:“朕本以为,户部尚书是个能人,未曾想国库在他手中,比之先帝时期相差远矣。”

  严开一愣,暗道国库为什么比之前差远了,陛下您心里难道没有一点数吗?今日修宫殿,明日造园子,再多的钱也经不住这样糟蹋啊。

  邵瑜问道:“严相素来聪明能干,如今国库这情况,你可有计策解决?”

  严开很想说陛下您少作一点就行,但他不敢说。

  “既要丰盈国库,那边只有开源节流两种方法,户部仔细核对支出,增加收入。”严开见皇帝两眼放光的模样,心下一跳,立马补充道:“陛下登基不久,理应以安抚民心为主,此时倒不宜多加赋税。”

  邵瑜有时候想着,先帝也算是个能人,临老的时候,为了替儿子登基扫清障碍,杀了不少人,留下来的,要么是聪明机警擅长审时度势的,要么就是如严开这般,虽然在权势场上待了许久但依旧保持着一分赤子之心的人。

  “陛下不妨让户部出一份策疏,看看能有什么适宜的开源手段,至于节流,国库的支出,除了发放俸银,大部分用在边军身上,边军本就常年镇守苦寒之地,若是在他们身上节流,恐生事端。至于俸银,说来惭愧,臣家中老妻和几个儿媳,个个都带着不菲的嫁妆,家中也有田产铺面,因而臣从未操心过俸银之事,但对于那些底层官员来说,他们还要养家糊口,俸银也万万不得削减。”

  严开说的确实句句在理,邵瑜也没什么好反驳的,只是说道:“那严相以为,该如何开源?”

  严相很想说这些事能不能让户部的小年轻去想,但他偏偏不敢,只能硬着头皮说道:“自来无奸不商,不如严收商税?”

  邵瑜摇了摇头,道:“商税这事急不来,严相刚刚说,你家中有铺子,所以不差钱。不如这般,户部也开一个铺子,开一个天底下最大的铺子,你说如何?”

  第42章 昏君当道(六)

  你说如何?

  严开觉得不如何,但他不敢讲。

  “全天下的产品,都能在这里买到。”邵瑜却继续画着大饼。

  “可这样的店铺,货物繁杂,摊子铺的大,那么成本就会很高,只怕到时候会入不敷出。”严开忧心忡忡。

  “若是全京城的人都来这里买东西,那还有什么好担心?”邵瑜脑海中自有一张蓝图。

  “若是这般,那确实不需要担心,只是如何经营,依旧是个大问题。”

  “这就是你要考虑的事情。”邵瑜直接打断他的思考。

  “哈?”严开一愣,虽然早有预感事情可能落在自己头上,但没想到落得这么快。

  邵瑜也不为难他,将自己脑海里的想法,能讲的全都跟严开说了,原本还有些忧心忡忡觉得皇帝在做梦的严开,此时倒觉得这事可行性高了不少,他也因此对邵瑜刮目相看。

  他本以为邵瑜荒唐,没想到脑子却这么灵光,许多想法都给他一种茅塞顿开之感。

  原本还有些犹豫要不要接下此事的严开,却在不知不觉中跳进了邵瑜挖的坑里,甚至迫切希望看到蓝图实现。

  柳达和严开两位丞相,在邵瑜看来,柳达通透但万事求稳,虽不至于当个奸佞之臣,但也算不得多么忠君爱国,遇事肯定第一时间想着如何明哲保身,而严开,却更像是一个实干家,这个人行事不拖泥带水,心底犹存着一份赤子之心,是执行这个计划的绝佳人选。

  邵瑜隔日又召见了工部尚书,这位照样没能入选内阁,邵瑜并没有多为难这位上了年纪的老臣,而是将工部分割成了几个小部门,每个小部门处理的事务大不相同,分工更为精细,这次的改动只是工部内部的组织结构改变,虽然工部尚书私底下认为邵瑜多此一举,但明面上却没有表示反对,而是一副十分支持的态度。

  托先帝的福,知道自己的继承人是个死废物,先帝也不敢留下太厉害的臣子掣肘新帝,再加上原身是个荒唐皇帝的福,朝野上下都知道这位是个一意孤行的主,不达目的决不罢休,被他闹过几次,臣子们自然知道他闹腾起来有多折磨人,因而邵瑜此时推行的一系列政令都颇为顺畅。

  且邵瑜做的事情,虽然看似天马行空,想起一出是一出,但略一思索就能明白邵瑜的意图,奸佞暗叹自己生不逢时,忠臣大叹苍天有眼,因而邵瑜这个皇帝当的其实是颇为舒服的。

  邵瑜日子倒过得十分忙碌,哪怕如今的奏本变得一目了然,但全国上下那么多折子,依旧如雪花一般往他案上飘,那些请安类奏折邵瑜直接略过,其他的折子推起来也不是个小数字,索性这些折子不是每日都有,大约十日,地方才会送上一本奏本。

  邵瑜处理奏本时间很快,他的重点放在沿海地区,今年来倭寇肆虐,而本朝军队并不擅长海战,邵瑜本就叮嘱工部加紧时间制造适合远行的海船,他有意开放海禁,取得对外海事权,想要做一做这海上霸主。

  他这边辛苦了,顾云舒那边却也不轻松,她多年不管事,先前许贵妃那一遭,虽震慑众人,但在大家的脑子里,皇帝实在是个善变之人,因而后宫里大多数人仍旧处于一种观望状态,对顾云舒既不迎合也不反对,大多数时候都是敷衍了事,因而后宫管理上就显得有些混乱,不是漏了这宫月例,便是错了那宫布匹,场面上显得十分难看,后宫中人怨声载道,对皇后的质疑之声也不断增多。

  这一切固然是因为顾云舒宫务生疏,但也有禁足的许贵妃派人捣乱,以及后宫里不少人在趁乱浑水摸鱼的缘故。

  一个佛系的人,懈怠了许久,也很难一下子就变得锐意进取、行事利索,这样的改变,注定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,索性邵瑜等得起,一切质疑抱怨之声,邵瑜全都置之不理。

  但有人却等不起。

  顾云舒本在一脑门子官司的盯着账本,却听宫女通报孙婕妤求见。

  她微微诧异,孙婕妤是她继母的娘家侄女,往日里因为皇后失宠的缘故,孙婕妤向来待她避之唯恐不及,顾云舒也不知这个便宜表妹,今日上门所为何事。

  孙婕妤先是道了交情,接着便图穷匕见,道:“本就是打着骨头还连着亲的姊妹,我知道姐姐今日的为难,若姐姐信得过妹妹,愿意替姐姐分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