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6章(1 / 2)





  只不过……要怎么说服顾姥爷来帮忙就是个头疼事了。

  在此之前,还有资金的问题。

  虽说如今的东西都不贵,但他们要做的是倒买倒卖,手上没有流转资金,谈何买卖?

  谢薇有点儿后悔,她当时就想着老爸老妈做好了,他们全家就会过得好,却把自己还是个小孩子这茬事给忘了。

  小孩子不自由啊,零花钱爸妈都管得死死的,她帮着老妈赚了这么多钱,末了真正留到自己手里的也就几十块钱。她以前也不觉得有什么,反正衣食住行都是爸妈负责,自己乐得清闲。可如今想偷偷做点小买卖了,才发现,自己有钱的好处了……

  而这事呢,又不适合回去同爸妈讲,老爸忙着铸钢厂的工作,更忙着看书学习,前阵子听说他还想去报名读个夜校,这么有斗志了,她不想耽误他。

  而老妈那边,小饭店好不容易上了正轨,她干得正是热火朝天的时候,贸然让她抽身,那才是真傻了……

  可是这么大一笔生意,错过去了,谢薇自个儿都得躲被窝里哭。

  她正犯愁该去哪儿弄钱呢,穆青戎就问道:“我们不能耽搁太久,如今你能想到买卖电表,等再过几天,也会有别人想到了,干脆就一次性多进货,赶在别人明白过来之前就先卖出去。”

  谢薇苦笑:“我也是这么打算的,只是……”

  “嗯?”穆青戎微微侧头看着她,“你还有其他想法吗?可以告诉我。”

  谢薇只好说出来:“我也希望越快越好,只是这资金……”

  “我看你的计划书上不是写着五百块钱就够了吗?”

  够是够了,可问题是,哪儿有这么多多钱啊喂!她如今身上一共只有三十六块钱好嘛!虽然也能勉强起步了,但这样进一批卖一批,不等他们赚到大钱,就有别人也来倒买倒卖了呀。

  谢薇一脸痛苦纠结之色,穆青戎总算领会过来,他说道:“放心,五百块钱的话,我这里有。”

  谢薇:“……什、什么?”她有点担心是自己幻听了。

  穆青戎犹豫了一下,又说道:“我爸妈每月都会寄钱回来,我和奶奶也用不了,就存下了。”

  谢薇这才恍然大悟,原来是这样。

  听到这里,她心里还舒坦了一些,虽然几十年后的穆青戎父母渣得超乎想象,但好歹这时候还没坏透了,还在挂念着儿子。只是……谢薇想想时间,虽然不太精确,但这个时候,他父母的感情应该已经开始破裂了吧。

  想想之后的乱七八糟,谢薇有些头疼,可是对此事她是真的无能为力,穆新华和顾迎迎在遥远的深圳,她再有能耐,也不可能干预得了身在天南海北的他们……更何况,夫妻之间的事,哪里是外人能够插手的?即便他们还在青市,她也做不了什么。她眼下能做的无非就是保护好穆青戎。

  收回思绪,谢薇打起精神:“那太好了!五百块钱就够用了,杨家村大约三百户人家,就算只有一半的住户通电,那么也有一百五十户。电表的话,我打听过,买一个五块钱,咱们去大批量批发,肯定还要便宜,稍微讲讲价,五百块钱差不多能拿到一百多个,足够咱们卖一批了!”

  她算的这么清楚,穆青戎就点头应道:“没关系,我们第一次能进一百台电表就可以了。”

  谢薇一想也是,她是深知有了电的好处,但村里的人却不这么认为了,尤其像是姥姥那一辈人,更是觉得电是可有可无的,通电要花钱不说,以后用电还要交电费,想想都怪心疼的。

  不过谢薇也知道,只要有一户人家通了电,其他的村民肯定会一窝蜂地全部来申请安装。只要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说着好了,那么后头的肯定会向来尝一尝。人嘛,一爱跟风,二爱享受,错不了的。

  资金解决了,代言人的问题,也必须得提上行程。

  鉴于时间过晚,谢薇就先回家了,她琢磨着,明天就开始劝说古姥爷,最好能当天说服了,当天就去进货,这样才不耽误。

  这事实在由不得他们不着急,眼瞅着要通电了,村支书已经放出了通告,像杨孝安这种城里有亲戚的已经在谋划着找人代买电表了,难保不会有聪明人另起心思。

  谢薇回到家里,正赶上吃晚饭,姥爷招呼她坐下,谢蔷见她回来就抱住了她:“妹,你这两天去哪儿玩了,都见不到你人。”

  谢薇想了想就开始随口瞎编:“是我同学的表哥,他从青市过来,在他姥爷家玩儿,我听我同学说他学习可好了,就去请教一下,果真是学得不错,瞧,他还给我一本书看呢。”说着,指了指那本唐诗三百首。

  谢蔷和谢薇不是一个班的,所以有同学不相熟也很正常。谢蔷一听妹妹是出去学习了,顿时就没了兴致,再翻一翻那本诗册,更是一个头两个大,一点儿兴趣都没有了,甚至还想劝劝妹妹:“妹呀,都放假了,你就好好玩呗,成天想着学习,开学了不全是学习的时间吗?”

  要是七岁的谢薇也早就出去疯玩了,但如今,她实在是对过家家这种小游戏不感兴趣,干脆说道:“我就喜欢学习,觉得可有趣了。”

  此话一出,她立刻收到了两道不可置信的视线。

  一道事来自于她亲爱的姐姐谢蔷,另一道自然是同样不爱学习的汪小辰,两人此刻的视线,用汉字翻译过来大概就是:为何要放弃治疗啊妹妹(死敌)

  几个小孩子嬉笑着,晚饭就端上来了,姥姥亲外孙,果真做了香喷喷的油烙饼。

  姥姥的手艺特别好,烙饼的颜色成最成熟的金黄色,厚度适中,口感有劲,瞧一眼都觉得勾人食欲。

  谢薇也是好久没吃这个了,她们这里吃这种烙饼的方式十分简单。一张烙饼,卷上爽口的大葱和早已煮熟的鸡蛋,将鸡蛋捣碎了平铺其上,再抹上特制的肉酱,顺着一边卷起来,然后握在手中咬一口,油烙饼的酥香,大葱的微辣和甘甜,还有鸡蛋的鲜香,肉酱的咸香,交融在一起,简直让吃的人顿生心满意足之感。

  谢薇吃了一个,简直太舒爽,毫不吝啬地大赞姥姥的手艺:“姥姥,您做的烙饼最好吃了,我再没吃过比您做的更好吃的!”

  这是实心实意的夸赞,不提姥姥的收益,单单是如今的食材就比今后的好上几倍不止。哪怕后世也能做出这种大葱卷鸡蛋地烙饼,但面粉的味道变了,就连大葱和鸡蛋,也都再也找不到如今的新鲜和自然了。

  他们几个孩子吃得香甜,门就开了,大舅妈走进来,瞧见烙饼立马笑道:“哎呀,做的油烙饼啊 ,咱妈的手艺真是没话说。”

  大舅也回来了,姥姥就招呼他们上桌吃饭。

  大舅妈没坐下,就先拿了个盘子,说道:“我拿几个给我妈尝尝,她就做不出您这个味道,让她吃一个,好好琢磨琢磨。”

  她这话一出,满屋子的人都是一阵膈应。但大舅妈像是一无所觉,毫不客气的捡了五块烙饼,还特自觉地拿了五个鸡蛋和等同的大葱。

  瞧着她那模样,别说大人,就连还不太懂事的谢蔷都不高兴了,她还没吃够呢!

  大舅脸色很难看,而姥姥是个性格软的,不想看他们夫妻争吵,就给按了下来:“吃吧,做得多。”

  只是这饭桌上却不再吭声了,本以为大舅妈去送饭就不会再回来了,谁知道她跑了一趟娘家,转眼又回来了。

  自个儿吃了两个烙饼之后,她也不顾饭桌上僵硬的气氛,又开口了:“爸,咱村快要通电了,咱家什么时候买电表啊?”

  毕竟是个儿媳妇儿,杨秀安虽然没抬眼皮,但还是说了一声:“快了。”

  “是让大姐给捎带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