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庶媳第152节(1 / 2)





  吃了一块,确实不错。

  看娘吃的甜,姝丽比自己吃了还要开心。

  以前她真的懵懂,什么都有爹娘挡在前面,日后她要做参天大树,替爹娘遮挡一切。

  晚上用了膳,娘带她一起睡,姝丽在灯下温书,娘也在灯下绣经书,偶尔不懂的,娘也会替她翻翻说文解字,也会和她一起学,母女二人温馨惬意。

  温完书,也就睡下了,次日一早,依旧是母亲喊自己起来的,小弟弟还跟小猪似的睡的很熟,姝丽匆匆吃完早膳就进宫了。

  今次教她琴艺的是徐大家,好在之前家中就延请名师教过她,姝丽学的很认真,反而是徐大家很照顾她,还对她道:“你在我这儿不必拘束,说起来,我听你们穆家还是世交。”

  “是么?”姝丽还想多问,但是徐大家就不提了。

  总而言之,别的先生都挺不错,都是当世很有才学的人,姝丽觉得比之前自己学女诫那些有意思多了。

  在姝丽走上正轨后,芸娘的生活也正常起来,每日除了绣些经文,就是带孩子睡觉,日子过的要多清闲就有多清闲。

  却说夏淇被外放陇西府知府,芸娘才出门去。

  她这弟弟之前一直惫懒,难得来京里有穆莳时时刻刻鞭策,又送他去书院,还让同僚看着,他好歹勤奋一些,但现在在翰林院熬着,夏淇越发觉得有才华的人都蹉跎了,每隔三年就有那么多的优秀士子进入翰林院,夏淇不知道这么下去他要等多久,与其这样,还不如外放呢。

  在地方上干出点实绩来,还有点奔头。

  也在翰林院懒惰了这么久了,夏淇觉得自己也该勤快起来了。

  周氏家里箱笼遍地,芸娘不免道:“这些日子我为了姝丽的事儿忙过头了,倒是少来你们这里,东西都收拾的怎么样了?”

  “二姐放心,都收的差不多了。”

  周氏还是那样仔细妥帖温和,甄氏替夏淇找的这个儿媳妇算是找对了。

  人来人往的岸口,芸娘使劲的挥手,直到那船走远,她才转身过来,素问忙撑了伞过来:“太太,咱们回去吧。又开始下雪了,家里淑人还等着呢。”

  “嗯。”

  想起她娘甄氏来京的时候,热热闹闹的,如今又走的一个人都不剩了,她好像已经开始想穆莳了。

  以前那种思念之情,顿时喷涌而出,甚至上了马车之后,都忍不住红了眼眶。

  大家都以为她是因为道别弟弟之后才如此的,连孙淑人都让她今儿别绣经书,先去休息,芸娘却想做些事儿,若是一直想一直想,她可能要疯。

  前线传信回来不方便,况且这才一个多月,芸娘不敢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。

  她问过林氏,“大哥每次去西北这么久?你是怎么打发的。”

  林氏笑道:“我的好姊妹,我天天忙得跟什么似的,巴不得忙里偷闲呢,你看看淳哥儿媳妇进门来了喜信刚有,淳哥儿那儿我还得挑人伺候,元善定亲我要准备,元江也得预备起来,更别提宝婷了,这孩子被老夫人宠成什么样子了。再有家里家外,各处都忙,我竟然没有一刻歇着的。”

  芸娘听了更觉得自己不可能这样,她虽然没有胡氏那么懒,但也不喜欢这么忙碌的人。

  甚至偶尔还昼寝。

  算了,还是绣经书吧,摒除杂念,这本经书的进度突然快了几天,闷头进了腊月,元澄回来,家里才热闹起来。

  元澄还不可置信,“妹妹真的进宫读书了?”

  “嗯,当然了,只不过你不在家,我就没说。”芸娘扶额,总觉得自个儿提不起劲来。

  元澄很快发现了芸娘的不对劲,“娘,您怎么了?是不是身子骨不舒服,儿子为您请大夫过府吧。”

  芸娘连忙摆手:“没,我没事。”

  “那您是怎么了?”

  芸娘不好意思道:“想你爹爹想的,不知道他何时回来?哎,他在家的时候,狗嘴里吐不出象牙,一般不说什么好话,天天还看不起这个瞧不上那个,自以为是的很。可他这一走,好像我脑子里全部都是他的好。”

  他会记得自己喜欢吃什么,即便很讨厌那种食物,他依旧会买,会为她筹算每一件事,会在她冷的时候,为她披上衣服……

  元澄心道,我可不想听这些,但是他娘很快转移了话题,又问起他的学业,他才说起来。

  今年这个年就这么过去了,没有了穆莳,一家人早早的就散了。

  门外却有人在敲门,楚婆回来时喜笑颜开,“太太,是咱们老爷的信,还有两箱子礼物指明了要给您的。”

  “是谁送来的?”芸娘顿时也笑了。

  “是宸王府的人送过来的,赏钱我们都给了,他忙着去程家,奴婢就没留了。”

  这两箱子到底是什么呢?

  芸娘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,才悄悄打开,没曾想一开,金光闪闪,居然是两箱金子,在烛光下闪闪发光。

  到底姝丽年少,还道:“娘,爹爹送的也太俗气了?”

  谁知道她娘笑容大大的,还乐不可支道:“你也是太年轻了,有钱什么买不到,那些什么布匹啊什么就罢了,上过身了就得换新的,不如这个实在。”

  老夫老妻,果然他最了解自己。

  第228章 太功利(二更)

  翻了年过去,二皇子煦王从山东回来,他又在外开了府,上门拜会的人,不知凡几,大多人认为二皇子才是日后天命所归之人。

  尤其是二皇子还得到了开元帝的封赏,认为他泰山之行,见了当地大儒,同孔家后人也见了面,尽显皇家天威,还开恩把二皇子妃许氏的女儿多送了封邑,如今要说哪里是热灶,当然是二皇子那里了。

  “要说从前公主们都没有封邑,皇上却给这位小郡主封邑,难道真的对二皇子青眼相加吗?”元澄不免私下同芸娘道,他在外面行走,了解的更多些:“二皇子在士林名声很好,他从泰山一回来,就在我们书院主持清议,还为一位儒生出头,大家都说他日后肯定是一位明君。”